想婚了嗎? 不如先來「控告婚姻」!

2022.04.08

「控告婚姻」多麼尖銳,編輯好友表示要給我這本韓國的自傳式散文時,第一時間我竟陷入少有的自我懷疑:跑馬拉松、練重訓、經營網路社群、出書上節目,先生總是尊重我所有人生選擇。我的公婆也遠在天邊,從沒被「妻子」、「媳婦」的身份所框架。幸運如我,真有資格「控告」婚姻嗎?
但轉念一想,我在婚姻裡的點滴,其實不就是人與人正常的互動嗎?為何我要驚嘆於自己的幸運,這難道不正是婚姻制度深埋在我心中的自我設限嗎?
收到這本書時,我先是被封面「鬆脫的金戒指」的意象所吸引,接著就一口氣讀完了,慶幸沒有因自我的懷疑而錯過一本好書。

作者以自身經驗,描繪婚前婚後等各種日常小事對女性的壓迫。好比,婚前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在擔憂自己不會削蘋果皮,該不該報名新娘專班;婚後每年醃泡菜日、過年都自動變成媳婦的任務,男人只要看電視;媳婦每月至少得打一次電話問候公婆,只因他們想聽聽溫柔乖巧媳婦的聲音。這些看似瑣碎、沒什麼大不了的事,點滴累積起來,還是讓女性漸漸淹沒在婚姻裡,自我也跟著模糊。

「做自己」如我,不時也會陷入婚姻框架

這些內容讓我想起從小到大,長輩總對我說:「現在先不用做家事,嫁人後做不完。」
剛結婚時,他們也常小心翼翼地詢問我先生:「烏還可以嗎?有做好太太的本分嗎?」直到這幾年,我東奔西跑舉辦活動,也常被提醒不能只在意事業,要把先生顧好。
我真的好想反問一句:到底該怎麼顧?如果我是男人,還會被問這樣的問題嗎?

我也想坦誠,如此「做自己」的我,偶爾也會偷懶躲回妻子的身份,把先生說的話搬出來做護身符,助我安全下莊。

比如有人追問我,結婚那麼久怎麼不生小孩,一句「我先生不想要小孩」一定比我聊我的原生家庭、自我實現來得有用。當有人質疑女醫師怎麼可以刺青時,簡單一句「我先生也覺得超好看」,肯定比談打破刻板印象、藝術創作有力。
但,我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,生小孩、刺青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?在我便宜行事的背後,其實也潛藏著整個社會剝奪了妻子的話語權與身體自主權的不尊重。

在我便宜行事的背後,其實也潛藏著整個社會剝奪了妻子的話語權與身體自主權的不尊重。

而且婚女性在就業時,也會承受許多差別待遇。像是書中提到,已婚女性在面試時會直接被詢問生子計畫,作者也在聊起自己的職涯規劃時被問:「那妳老公怎麼說?」更別說許多媽媽放完育嬰假後,也很難保證能再回到原本的職位。這些狀況在台灣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例子。

書中寫出女性在婚姻中須承受的眾多考驗,來自家庭內、也來自家庭外。

婚姻不僅是護身符,有時還是遮羞布

但「婚姻」仍經常被當作眾多社會議題的遮羞布。
好比前陣子指揮中心的醫師表示加班到沒時間洗衣服,非請假不可時,下至網民上至閣揆都貌似開玩笑地「催婚」,使得這件事的焦點瞬間變成在爭辯「我家誰洗衣服?」「結婚是要洗更多的衣服,還是不用洗衣服」,卻少有人去探討過勞議題,也忘記深究病毒肆虐三年來,全球(除了中國)已趨向共存的今日,到底台灣還要投入多少人事與金錢成本在防疫上。

面對少子化議題,也有太多可檢討的因素,好比高工時、高房價、育兒環境不友善、公托不足等,讓媽媽在職場與家庭間擺盪掙扎。地方政府卻曲解數據,認定大家是不婚才不生,甚至舉辦「結婚抽千萬」的活動。
這樣的活動固然討喜有曝光度,但這種預算分配到底是誰說了算?對「少子化」有何幫助?又該如何被檢討監督?有什麼實質效應?說到底,年輕男女難道不就是怕被「催生」才不想婚嗎?

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已婚/已離婚的女性,書中各種寫實描繪的婚姻現況,肯定能引起妳們的共鳴。作者犀利的文字,或許會是解放妳自我框架的奇招。
如果單身的妳想婚了,也不妨先看看我們這些已婚人士,是如何「控告婚姻」!

如果還有男性朋友願意看完這篇心得文。我更要強力鼓吹你們翻翻這本書。作者並非大吃自助餐,也深刻反省了過去她受限婚姻框架時,在關係中展現的莫名佔有與控制欲,
想通後 她甚至希望先生能多和女性友人聊天吃飯,從不同角度審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,與社會對特定性別的刻板要求。


聽起來很棒,不是嗎?

文章標籤
分享文章
烏烏醫師
Copyright © Dr. wuwu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