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避孕藥是委屈、吃虧?其實一點也不!

2021.10.18

前陣子總統府前發言人的桃色風波鬧得沸沸揚揚,男方是否公器私用、女生是迫於權勢還是用情太深,不免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,連周邊的政治人物、社會評論家針對此事的評論也被放大檢視。但作為婦產科醫師,我第一時間聚焦的點和大家略有不同,新聞裡描述到女方「不敢」吃避孕藥,只好吃事後避孕藥避孕,而意外懷孕的事件,「不敢」這兩個字真的讓我心有戚戚焉。

因為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單一新聞事件,不敢吃避孕藥而意外懷孕實在太常出現在診間,我認為這根本是避孕藥長期被污名化所造成的社會現象。

不管是網路上、口耳相傳間,時常都會聽到「 天天吃藥會對子宮不好」、「吃避孕藥以後會不孕」諸如此類沒有醫學實證的道聽途說,甚至是暗示女生吃避孕藥就是很隨便、不自愛、作賤自己的性別刻板言論,這些都一再的加深大眾對於事前避孕藥的誤解,女生不敢吃藥、男生不願意戴套,只好仰賴事後避孕藥這最後一道防線。

“避孕藥長期被污名化,女性往往不敢吃避孕藥而意外懷孕。”

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,比吃事後避孕藥來得安全

很多人會誤以為,「藥吃越少越好」,所以事後避孕藥只需吃一次,感覺好像不「傷身」。但事實上,事後避孕藥是靠高劑量黃體素抑制排卵、改變內膜環境阻止胚胎著床,因此還是會有噁心、頭暈等副作用,而且單一次的高劑量賀爾蒙更容易打亂體內賀爾蒙正常的運作,造成服藥後出血、甚至月經紊亂的狀況。
另外,因為吃藥的時機是配合性行為後,並非固定,假設服藥時已經排卵或甚至胚胎根本已經著床那就很有可能會失敗,因此即使在正規七十二小時內服藥還是會有2-5% 的懷孕率。

和單一次高劑量賀爾蒙的事後避孕藥不同,事前避孕藥是低劑量的雌激素和黃體素。前者,會讓大腦認為身體雌激素足夠,不再分泌促濾泡激素,因此讓卵泡無法成熟。後者,因持續投予黃體素讓子宮內膜萎縮不再增生,胚胎就難以著床。因此,若正確服用,成功率可達99%。一但停藥,掌管卵子成熟的「促濾泡激素」又會再次啟動,卵巢就會重開機。而少量、持續性的黃體素作用,並不會因此影響子宮長期功能、更沒有研究顯示會不孕。

除此之外,避孕藥在治療經血過多、經痛、經前症候的效果相當不錯,針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,避孕藥還可降低子宮內膜癌的風險、改善痘痘,如果因為誤信了這些迷思而放棄治療,未免也太得不償失。
其實避孕藥就和其他藥物一樣,有些人會有副作用如:頭暈、噁心、水腫,也會有特定族群的人不適合(大於四十歲、抽菸、血栓、乳癌病史)但只要在諮詢專業醫師後、依照劑量服用,身體都會正常地將藥物代謝掉,何來傷身之有?

與其期待男伴負責,女生還不如靠自己

“性行為本來就是男歡女愛,避孕這件事情也應該是雙方共同的責任。” 不過還是要藉此提醒大家,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避孕藥,都無法預防性病傳染,在我看來事件中的男主角,不僅道德低落、健康意識也很差,完全將自己和眾多伴侶暴露在性傳染病的高風險中。 也會有人說,都是男人在「爽」為什麼非得要女生吃藥避孕,我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,性行為本來就是男歡女愛,避孕這件事情也應該是雙方共同的責任,只要這是兩個人在平等理性的基礎下做出的決定,不管是選擇吃事前避孕藥,還是全程使用保險套,都比賭運氣來得好,都沒有所謂誰輸誰贏,而是三贏。對!第三個贏家就是最討厭開墮胎藥的婦產科醫師!
烏烏醫師
Copyright © Dr. wuwu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