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疫生活兩週多了,大家都有居家運動嗎?
有朋友樂觀地對我說,現在剛好可趁居家放無薪假好好練一波來增肌。
我要直白的說,想要靠居家運動達到增肌,效果其實相當有限。因為不管訓練課表、飲食菜單是什麼,增肌的關鍵還是漸進式超負荷訓練,光靠徒手訓練、小啞鈴的居家運動,增肌效果最終一定會因為阻力沒上升而停滯。
也有朋友焦慮的問我,一直待在家運動量變少,肌肉是不是會流失啊!簡單來說,原本訓練量越大、肌力越強的人,因居家運動無法達到過去的強度,肌力多少一定會流失。但若平常就沒有規則訓練、強度不高的族群,只要持續有阻力訓練,肌肉不會那麼快就不見。
居家運動最重要的目的並非減脂、增肌,而是維持大肌群、關節活動度,維持心肺基礎功能,避免久坐造成腰痠背痛、水腫。
我認為居家運動最重要的目的並非減脂、增肌,而是維持大肌群、關節活動度,提升心律、維持心肺基礎功能,避免因久坐造成腰痠背痛、水腫。另外,疫情升溫大家不免焦躁不安,運動後通常能轉移注意力、減少負面情緒。因此當朋友質疑居家運動無效時,我就會開玩笑地反駁「當然有!有開心的效果啊!」
居家可壓的重量有限,不妨以「量」來彌補
以我個人為例,因無法去健身房壓大重量,只能以訓練量來彌補強度的不足。安排上則是一天跑步機30分鐘,會調坡度同時訓練下半身肌力,強度抓在有點喘但還可以的程度。隔天,則是使用壺鈴做全身性的肌力訓練,時間也是三十分鐘左右。維持每天都有運動的節奏。
肌力訓練的動作我會以健力課表的輔助動作為主,避免動作控制變差、解禁時連正確深蹲都忘了!同時注意到每次的菜單都有訓練到大肌群及重要關節(髖關節、肩關節)的活動。好比壺鈴、酒杯蹲,能強化核心控制;單腳抬高蹲可強化下肢肌力。這些都是提升背蹲舉動作控制的極佳輔助項目。其他我還會做的還有羅馬尼亞硬舉、後跨步蹲、甩壺鈴等。
上肢動作則以伏地挺身、壺鈴肩推、單臂划船為主,注意「推」、「拉」兩個象限都有活動到。尤其是現在居家時間多,很多時間都是窩在電腦前打字看文章,我會設定鬧鐘一小時就起來做幾下單臂划船或伏地挺身,避免上半身固定同一個姿勢太久,造成肩頸痠痛。
因此我會建議大家可添購簡易的跑步機或健身腳踏車,如果有重訓基礎的人可購買壺鈴或是可調式啞鈴,端看個人經濟和居家環境做選擇。
另外我也有注意到有些人會在頂樓跳繩、甩壺鈴,不但可呼吸新鮮空氣,還能曬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,令人非常羨慕。
孕婦族群更需要利用居家運動減少不適
至於孕婦族群,我認為更是需要居家運動。因為相對其他人,孕婦更容易因居家防疫,出現上述的不適狀。像是為了減少出門,日常採買一定都是由同住家人來做,活動機會更少、肚子大起來也更易水腫脹氣、久坐則會因血液循環變差導致宮縮、喘不過氣。而承載著另一個生命,媽媽可能更容易焦慮失眠。這些都可以藉由居家運動獲得改善。
那孕婦該如何選擇居家運動呢?如果有重訓或瑜伽基礎的人,當然可繼續在家練習。沒基礎的,網路上其實也有很多居家運動影片可跟著做。只要沒有出血、規則腹痛,不會喘不過氣,基本上都是安全的。挑選影片的原則,我認為越簡單越好,避免動作太過花俏無法正確執行,反而效果打折扣,甚至因動作不熟悉而產生運動傷害。
承載另一個生命,孕婦族群容易焦慮失眠,因減少出門而影響血液循環,居家運動更顯重要。
其中,特別不適合孕婦的動作包含比如捲腹、仰臥起坐,因為只單獨強化腹直肌,可能增加腹直肌分離風險。跳繩、波比跳等跳躍式的動作則有跌倒風險也會造成膝蓋負擔。另外有些平躺的動作如死蟲式、臥推也可能因下肢血液回流差,而造成喘或頭暈,須特別注意。運動完,稍微有點宮縮實屬正常,通常補充水分就能獲得改善。